蕪湖企業在商標注冊過程中,需警惕以下常見誤區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注冊失敗或權益受損:
一、注冊時機誤區:拖延注冊風險高
誤區:初創企業認為“等規模擴大后再注冊商標”,或認為“當前知名度低,無需急于注冊”。
風險:我國實行“申請在先”原則,若商標被他人搶注,企業可能面臨兩種結局:
高價回購:支付高額費用從搶注者手中買回商標;
放棄品牌:被迫更換商標,損失前期市場投入。
建議:公司成立初期即應申請商標,優先保護核心品牌名稱。
二、查詢疏忽誤區:未做充分檢索
誤區:直接提交申請,未進行商標查詢。
風險:商標近似或相同是申請失敗的主因之一。若未檢索在先權利,可能導致駁回,浪費時間和注冊費。
建議:
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或專業工具查詢;
委托代理機構進行全面檢索,提高通過率;
注意查詢存在6個月空白期,需結合專業判斷。
三、名稱設計誤區:違反顯著性要求
誤區:
使用地名、通用名稱或直接描述商品功能的詞匯(如“優質”“手機”);
商標缺乏顯著性,難以區分商品來源。
風險:商標可能因違反《商標法》禁止性規定被駁回。
建議:
避免使用禁用標志(如國家名稱、紅十字標志);
選擇具有獨特性和顯著性的名稱,便于消費者識別。
四、類別選擇誤區:保護范圍過窄
誤區:僅選擇當前生產的商品類別,未考慮未來擴展需求。
風險:商標專用權僅限于注冊類別,若他人在其他類別注冊相同商標,可能限制品牌發展。
建議:
根據《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》合理選擇類別;
考慮防御性注冊,覆蓋關聯類別;
知名品牌可申請全類別保護。
五、組合商標誤區:未分開申請
誤區:將文字、圖形組合商標整體申請,未分開注冊。
風險:若組合中任一部分未通過審查,整體商標將被駁回。
建議:
文字、圖形商標分開申請,提高通過率;
單獨注冊成功后,可自由組合使用。
六、使用規范誤區:擅自改變商標
誤區:
改變商標文字、字體或比例;
跨類別使用商標(如將注冊在第25類服裝的商標用于第35類廣告服務)。
風險:
自行改變注冊商標可能被撤銷;
跨類別使用可能構成侵權。
建議:
嚴格按核準注冊的商標樣式使用;
需擴展類別時,重新申請注冊。
七、集團管理誤區:子公司未簽許可合同
誤區:集團公司注冊商標后,子公司隨意使用,未簽訂許可合同。
風險:違反《商標法》規定,可能面臨行政處罰或商標權糾紛。
建議:
商標注冊人許可他人使用,必須簽訂書面許可合同;
明確許可范圍、期限及使用方式。
八、續展忽視誤區:未及時辦理續展
誤區:認為“商標注冊后永久有效”。
風險:商標有效期為10年,期滿未續展將失效,他人可重新注冊。
建議:
期滿前12個月內辦理續展;
寬展期(期滿后6個月)內續展需支付額外費用。
九、代理選擇誤區:輕信“包過”承諾
誤區:選擇低價代理機構,輕信“包過”“快速拿證”等宣傳。
風險:可能遭遇虛假代理,導致注冊失敗或信息泄露。
建議:
選擇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正規代理機構;
核實代理資質,避免支付不合理費用。
十、監測缺失誤區:未定期監測商標
誤區:注冊后未持續關注商標狀態。
風險:可能錯過異議期、續展期,或被他人搶注近似商標。
建議:
定期通過商標局官網查詢商標狀態;
對近似商標及時提出異議或無效宣告;
發現侵權行為,通過行政投訴或司法途徑維權。
典型案例警示
“米稀”商標侵權案:
蕪湖某網店未經許可將“米稀”作為商品名稱使用,被認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,罰款共計12萬余元。
教訓:商品名稱不得使用他人注冊商標,否則構成侵權。
“回味黑”商標侵權案:
餐飲店未經授權在招牌上使用“回味黑”注冊商標,被罰款1000元。
教訓:店鋪招牌、裝潢設計受知識產權法保護,需自主創新。
“寧夏枸杞”地理標志案:
超市銷售非保護區域生產的“寧夏枸杞”,被罰款500元。
教訓:地理標志產品需符合產地和質量要求,冒用將受處罰。
聲明:所發稿件、圖片、視頻均僅用于學習交流,不作為公正性證明,文章部分內容來自網絡或網民投稿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處理。

